電話:02083859919
手機:18038691298
郵箱:542298629@qq.com
地址:廣州市黃埔區(qū)光譜西路TCL創(chuàng)意產業(yè)園530室
能源革命正在加速進行
風力發(fā)電和光伏發(fā)電勢在必行
十四五 “規(guī)劃的政策面將繼續(xù)大力扶持海上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的發(fā)展。在 “十三五 “期間,中國的能源結構不斷優(yōu)化,低碳轉型取得明顯成效。
中國能源安全進入關鍵時期,能源低碳化改造進入重要窗口期。建議到2025年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%,非化石能源發(fā)電比重達到39%。
電力能源占最終能源消費的30%。這就要求加快發(fā)展風電和太陽能綠色發(fā)電,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(fā)電的規(guī)?;l(fā)展和高質量發(fā)展。
風力發(fā)電和光伏發(fā)電的互補優(yōu)勢
風力發(fā)電和光伏發(fā)電具有互補優(yōu)勢,是可再生能源系統(tǒng)的右臂:
1)基于高利用小時數,陸上風電的千瓦時成本低于光伏,是目前發(fā)電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形式。
2020年陸上風電的千瓦時成本為0.04美元/千瓦時,比過去十年的成本降低了54%。中國大部分地區(qū)可以實現與煤電相同的價格甚至更有競爭力。
2)風力發(fā)電和光伏發(fā)電都是間歇性電源,其輸出的隨機性和波動性對并網不友好。與火力發(fā)電相比,它們有天然的劣勢。但是,風能和太陽能的互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電網可靠性和穩(wěn)定運行的影響。
從年利用小時數來看,風電和光伏的互補性較強;從日輸出曲線來看,存在季節(jié)性差異,需要結合其他靈活性來調整供電量和并網。
3)風能資源豐富,特別是海上開發(fā)潛力大。
豐富的海上風能資源
高質量的海上風能資源和高發(fā)電量
海上風能資源豐富,質量高。
1)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的數據,中國是世界上海風開發(fā)潛力最大的國家,達到2982GW,其中1400GW是固定的。截至21日,累計裝機容量僅為26.4GW,僅占2%,發(fā)展空間非常大;
2)海上沒有擋風物,風速高,風機發(fā)電量與風速的立方成正比(未達到額定功率),發(fā)電量高;3)海上風切變小,避免葉片振動、疲勞甚至斷裂;4)海風穩(wěn)定,波動小,對電網的調頻要求降低。
海上風電公開招標重新啟動
海上風電的建設周期為2-3年。在21年國家補貼下降的刺激下,2019年海上風電公開招標達到15.6GW,同比增長225%,隨后20年公開招標6.3GW,同比下降60%,21年只有5家。共招標2.48GW的項目,同比下降61%。
海上風電的公開招標和開標加快了重啟的步伐。2021年上半年,僅有渝東南陽江青州一、二期項目招標,中標時間距離招標時間還有8個月。在過去的22年里,截至4月底,海豐的公開招標量為3.14GW(不完全統(tǒng)計)。
海上風電價格低廉迫在眉睫
在海上風電的初始投資成本中,風機、地基和施工占了很大比重,這是降低成本的關鍵所在。數據顯示,海上風電的典型成本約為17600MB/kW,其中海上風機和塔架、施工成本、交付環(huán)節(jié)分別占初始投資的45%、27%和19%。
該計劃預計將增加50GW以上的裝機容量
根據規(guī)劃,”十四五 “有望新增50GW以上的裝機容量:2021年將新增16.9GW的電網,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將超過英國,位居世界第一。國家補貼退坡后,地方政府積極鼓勵海風的發(fā)展。
根據江蘇、山東(土地補貼)、廣東(土地補貼)、浙江(計劃土地補貼)、廣西等地批準的項目,”十四五 “總裝機容量超過50GW。我們估計在22-25年內,中國海上風電的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6、9、10、15GW,年復合增長率為36%。
陸風的大型化趨勢正在加速
2022年安裝確定性高
基于行業(yè)成本的快速降低,2021年10月3S和4S機組的公開招標均價將降至2257rmb/KW和2293rmb/KW,同比下降約30%。
風力發(fā)電機組價格的下降刺激了需求。2021年,公開招標量為54.2GW,其中陸上為51.4GW,同比增長106%。22Q1,招標量為24.7GW,其中陸上為19.3GW,同比增長36%。2022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確定性比較高。
政策支持
風光基地一期約100GW正在有序推進,”十四五 “二期已完成200GW,”十五 “已完成255GW。2021年10月,國家提出在沙漠戈壁地區(qū)加快規(guī)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,一期裝機容量約為100GW。
截至2021年底,已開工建設約75GW,其余項目將于22Q1開工,預計2023年完工。景區(qū)基地二期計劃在 “十四五 “期間建設200GW(150GW對外輸送+50GW本地自用),”十五 “期間建設255GW。
加快推進大規(guī)模
在 “十四五 “期間,風電機組的大型化趨勢將加快。2020年,瑞典、加拿大等國平均新增容量為4MW,而中國僅為2.2MW,低于全球平均水平。
主要原因是在補貼時代,項目回報率高,產業(yè)鏈各環(huán)節(jié)對大兆瓦技術升級的積極性不高,而且客觀上也受到了中國風機廠家技術研發(fā)周期的限制。在平價的壓力下,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凸顯,迫使行業(yè)加快大兆瓦風電機組的產業(yè)化進程。
2021年招標機型要求以2.5-3MW為主,2022年要求提高到4-5MW以上,高風速區(qū)為6-7MW以上。預計在未來2-3年內,陸上機組容量將達到10MW水平。
22-25年復合增長率為36%
在能源結構轉型的明確目標下,大基地、千鄉(xiāng)萬村控風計劃&風電伙伴行動、以大代小等政策支持得到充分體現。
隨著大型風電機組成本的降低,風電機組價格下降,陸上風電項目收益率大幅提高,帶動了風電裝機容量的旺盛需求。預計 “十四五 “期間,陸上風電年均裝機容量將達到60GW左右,22-25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3.5%。
風力發(fā)電產業(yè)鏈的競爭格局
海底電纜
2025年,市場規(guī)模約為375億元,22-25年復合增長率為46%。
隨著海風離岸距離和容量的擴大,大截面面積和高壓海纜的發(fā)送比例將增加,單位價值將明顯增加。根據海上風電項目的并網情況,在相同容量下,離岸距離越遠,發(fā)送海纜的價格越高;
隨著項目容量的擴大,每公里海纜的價值也在增加。3×500mm2的220kV價格約為350-430萬/公里,3×1000mm2的價格約為700-750萬/公里,三芯500kV的價格超過1400萬/公里。
東方電纜: 技術積淀深厚,盈利能力領先
高端技術儲備率先產業(yè)化,先發(fā)優(yōu)勢構筑護城河:公司技術積累深厚,在向高端產品滲透的過程中,產業(yè)化速度領先行業(yè)。500kV單芯和三芯交流海纜軟接頭技術的應用 行業(yè)第一;
高壓直流海纜率先實現產業(yè)化,填補了國內空白,具備了特高壓直流海纜技術和生產能力,在遠海趨勢下產業(yè)化速度加快;我國最早也是唯一掌握船用臍帶纜技術并實現產業(yè)化的企業(yè)。
整機
韻達首次躋身前三,CR10增長6pct至97%。
2021年吊裝7.6GW,首次躋身前三,整機廠整體集中度提升。2021年,我國新增風電裝機55.8GW,同比-3%。我國整機廠CR3占比48%,同比保持穩(wěn)定。
云大排名同比+98%,上升2位至第三;明陽排名下滑至第四,但其吊裝量同比+34%;金風科技和恩威的吊裝量為11.38/7.81GW,同比-8%/-22%。整機廠的CR5上升了6.8pct,達到71%,CR10上升了5.5pct,達到97%。
軸承
工況復雜,技術含量高,中國生產替代最后一環(huán)
3MW以上的主軸軸承被海外壟斷,中國替代的空間很大。近年來,海外龍頭企業(yè)占全球市場的80%以上,占中國市場的70-75%。新強聯、ZWZZ、LZZ等已經實現了小功率的批量生產。
對于大功率,只有新強聯實現了技術突破,成功開發(fā)了5.5MW和6.25MW的大兆瓦風電主軸產品。其中三排滾子和雙排圓錐主軸軸承已批量供應給明陽智能、東方電氣等客戶。
新強聯:主軸軸承加速國產化替代,毛利率逆勢提升
從毛利率來看,主軸軸承>獨立節(jié)距>偏航節(jié)距。近年來,偏航距約為20-30%,獨立節(jié)距軸承約為35-40%,而主軸承為45-50%。2020年,新強聯主軸軸承的毛利率為48.8%,偏航距軸承的毛利率為22.3%,相差26.5pct。
新強聯回轉支承產品的年生產能力在20年內約為6萬套,21年約為8萬套。21年3.0MW以上的風電軸承項目,預計22年達到50%的生產負荷,23年全面投產。齒輪箱軸承及部件的生產能力預計在24/25年達到生產負荷的30%/70%,26年達到滿負荷生產。
塔樓
格局相對分散,龍頭加速集中
塔架結構比較分散,龍頭局部布局產能,市場占有率可能加速提升。鐵塔壁壘相對較低,受運輸半徑限制,格局相對分散。2021年,中國前五大企業(yè)的全球市場份額不足25%。
第十四個五年計劃計劃發(fā)展九個清潔能源基地和四個主要的海風基地。這些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北和東部沿海地區(qū)。在該地區(qū)具有配套生產能力的龍頭企業(yè)具有競爭優(yōu)勢,其份額有望得到集中體現。
鐵塔高度
陸上高塔單位價值整體穩(wěn)定,海風基礎環(huán)節(jié)空間大
大型化趨勢下,塔高明顯上升,單位數值整體穩(wěn)定:風機大型化主要體現在大功率+高塔高+長葉片三個方向。塔高=葉片長度+15米。
未來,葉輪直徑和塔高有望達到200米的水平。在相同容量下,風機容量越大,風機數量越少,但高度越高。3-5MW的風機,單位GW重量保持在7萬-8萬噸。
鑄件
大型機組價格將上漲,25年內市場需求約為400億元
風電鑄件占風電機組總成本的10%左右,精加工為導向,產品附加值高。風機部件中的輪轂、底座、機艙底板、齒輪箱部件(箱體、扭臂、行星架)、主軸(大型化后由鍛造改為鑄造)等
都是鑄造產品,約占風機總成本的10%。鑄造產品以定制和精加工為導向,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屏障,以產品質量約束客戶。
日月股份:產能優(yōu)勢明顯,利潤領先
加強精加工布局,實現一站式供貨,提高公司盈利能力。自7月20日起,公司大型鑄件精加工能力逐步釋放。預計22年后將實現22萬噸的精加工能力。
年產22萬噸的大型鑄件精加工項目正在建設中,預計投產后將形成44萬噸的精加工能力,以滿足客戶 “一站式 “交貨需求。
同時,自營產品的毛利率比外包精加工和毛坯的毛利率高10-15pct。自營精加工產能的釋放將有助于公司從精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獲取利潤,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。
錠子
在中國的生產替代工作已經完成。金雷和通裕重工的結構: 金雷涵蓋1.5-8MW風電主軸。21年來,金雷電主軸的銷量為14.7萬噸,同比增長18%,收入為15.1億元,同比增長9%。
風電主軸銷量(不含委托加工)對應新增裝機容量24GW,增長26%,2021年全球市場份額約為26%。通裕重工覆蓋1.5-5MW風電主軸,21年主軸業(yè)務收入為9.1億元,同比增長37%。
法蘭盤
25年市場空間超過100億元,恒潤是行業(yè)的領頭羊
鍛件的種類很多。風電部件中的塔筒法蘭、軸承、齒輪箱、主軸等都是鍛件,廠家都有自己的業(yè)務重點。恒潤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風電塔筒法蘭和海上大兆瓦精鍛件。
中環(huán)海陸專注于軸承鍛件和法蘭鍛件,海鍋專注于齒輪箱傳動產品和塔式法蘭產品,金源設備專注于齒輪箱鍛件,金雷專注于主軸。
在風電部件中,塔筒法蘭、軸承、齒輪箱、主軸等都是鍛造產品。
刀片
競爭格局相對分散,全球參與者多種多樣。中國的CR3超過67%:其他國家的公司LM(GE)和TPI占據了全球領導地位,20年后的CR2約為35%。中國有10家專業(yè)刀片企業(yè),其中20年后的CR3約為65%。
中材科技是中國的領導者,其市場份額已連續(xù)9年位居第一,并持續(xù)增長。20年來,它的市場份額約為30%,其領導地位穩(wěn)定。